rent

環團呼籲政府在調漲電價的同時,應針對經濟弱勢族群推出更具體、直接和具系統性的配討措施。圖/陳毅偉攝

環團:經濟弱勢用電度數並不小 籲中央提出全面具體配套

發布於: 3 月 22 日標籤:, , , ,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22日下午開會討論今年4月起的電價調漲方案,外界預估整體調幅在10%左右,各用電度數級距的調幅在5%至25%不等,經濟部認為對用電度數330度以下用戶的影響不大。包括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等多個公民團體卻指出,弱勢民眾的用電情況恐高於一般用戶,呼籲經濟部和公平會應該有相應、貼切且合理的配套措施,減少對經濟弱勢民眾的衝擊,並非低度數漲幅較小就可以解決。

環保團體22日上午發表聲明指出,電價是反應環境外部成本和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工具,合理的調整可以引導全國節約用電,電價若沒有反應發電成本,等於變相補貼全國使用化石燃料,國際上已有研究發現,補貼化石燃料的作為將延緩減碳行動,且多數補貼會流向用電大戶和高所得者,會加深社會不公。

根據經濟部的試算,住宅用電若調漲5%,用電330度每月電費約增加34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說,這對一般家庭來說影響較小,對經濟弱勢家庭不無影響,真正的關鍵在於用電設備,宜蘭縣政府曾調查,縣內的弱勢家庭每月用電度數平均在450度左右,高於一般家庭的用電度數,原因是有7成的弱勢家庭使用的都是別人汰換下來的二手、高耗能電器。

儘管能源署針對弱勢家庭和收容機構推出限額1000戶的節電輔導方案,提供協助更換LED省電燈泡和節能等級較高的冷氣,但趙家緯強調,中央不應該將照顧弱勢的責任全部推給地方政府,應該由中央統籌提出系統性配套,例如可以在汰換節能家電的補助方案中對經濟弱勢的家庭提供加成補助,以及提供房東改善租屋家電的誘因,以減輕租屋族的電費負擔,並呼籲台電加速汰換裝設智慧電錶,搭配推廣使用APP,才能提高用戶改變用電習慣的節電意識。

趙家緯進一步表示,根據台大社科院風險中心所做的民調和研究,民眾接受電價調漲的原因,約有超過40%的民眾都認為他們同意調漲電價的主要目的,是要改善空氣品質和減少發電帶來的碳排放,僅7%的民眾認同是為避免台電的虧損,因此呼籲政府在調漲電價的同時應該具體提出刪除化石燃料補貼的具體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