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783224_1101849174788945_1754999712123175807_n

CSIS評論川普對俄烏戰爭談判未來風險。圖/川普臉書

川普要烏克蘭5000億礦產難止戰 CSIS專文:俄中恐同步發動戰爭

發布於: 2 月 24 日標籤:, , , , ,

俄烏戰爭滿三週年,美國總統川普要求烏克蘭礦產、天然氣和石油等收入一半要交給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總值高達5000億美元。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回應說:「我不會簽署任何需要10代烏克蘭人來承擔後果的協議。」

川普交易式外交引發全球矚目與歐洲局勢動盪,專家同時關注台美中三方關係變化,與台灣安全問題。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歷史上的大交易:川普的烏克蘭策略(Grand Bargains in History: Trump’s Ukraine Gambit)專文表示,以土地換和平更有可能換來暫時的停戰而非長期的穩定。

專文先以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為例,當時簽訂了《馬關條約》,卻為未來亞洲戰爭,和20世紀軍國主義日本的崛起埋下了禍根。

「要求烏克蘭放棄領土將會獲得莫斯科的支持,但代價是加劇 波羅的海高加索地區的其他領土爭端。」

專文稱,戰爭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戰爭真正的結束,(川普)未必能阻止俄國特工繼續在歐洲發動混合攻擊 、針對美國利益的全球網路行動以及持續的常規軍事集結

文特別強調,最糟糕的情況是,普丁可能未來在川普任期結束後,會再發動一場新的戰爭,可能與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重大行動的時間一致。

專文分析,停戰談判將歐洲和烏克蘭排除在外的想法有可能削弱美國優勢,進而增加大交易的成本和風險。

「川普把美國放在第一位是正確的,但這並不一定以犧牲長期夥伴關係和戰略優勢為代價。」

專文接著再以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密訪中國促成前總統尼克森中國行,和前英國首相張伯倫與納粹領袖希特勒會面為例,分析當時冷戰因為戰略過度自信而升級。

專文強調,如果不總結大交易的歷史來調整外交方式,那麼川普這項策略失敗的風險就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