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

潛艦原型艦傳出傳統鉛酸電池與桅桿尚未安裝。

潛艦原型艦傳兩大裝備尚未安裝 專家:匪夷所思!

發布於: 9 月 26 日標籤:, , ,

潛艦國造原型艦將於28日舉行原型艦「下水」典禮,但傳出傳統鉛酸電池與桅桿尚未安裝,要等到拖至潛艦的專案碼頭(1號碼頭),才會以吊掛的方式安裝;潛艦專家表示,全球建造潛艦設備多要先行裝好,完成塢內測試後才會下水,這樣相反作業方式雖然不會有安全問題,但也令人匪夷所思。

專家推測,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這兩項裝都還沒有到位,為了趕著進行「政治下水」,所以才會順序顛倒,國際潛艦圈與支援台灣的國外技術人員當然也知道,原型艦能否符合海軍作戰需求,則要待進行海上測試才會知道。

軍方先前多次釋出國造潛艦可能採購鋰電池,不過最媒體報導,採用的是傳統的鉛酸電池。專家稱,傳統電池做得最好的是德國,全世界潛艦有7成採用,鋰電池做得最好的是日本,已經使用10年。

「我方原本希外購,但是德日不同意技術移轉。」專家指出,現在原型艦「下水」只是為了要一個儀式而沒有動力,只能在碼頭裝好後再試俥。

專家強調,依照正常程序,要先在塢內完成全系統測試,再進入浮塢,但此時亦非潛艦所謂的下水,要直到出海,進行水面航行測試,才是潛艦真正的下水。

「屆時,要從基本速度一節一節加,直到到全馬力試俥。水面做完再做潛水試俥,再每10公尺加到最大深度300。」專家稱,要從下潛至潛望鏡深度,再慢慢測試,「下潛和上浮時是最危險的階段。」

潛艦下水測試風險極高,一有問題就要馬上上浮反回進行缺點改正,過去,曾有海獅號潛艦在大修後,因為控制深度的前翼裝反,一下潛就一直往下掉深度,就緊急上浮返航,在第二方檢測時才找到問題。

台灣首艘自製潛艦原型艦「海鯤」號,將於本週四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黃曙光日前在一場內部會議表示,若加上海軍現役的劍龍級潛艦,他期望台灣可用於作戰的潛艦數量,能於2025年達到3艘(2艘劍龍級+1艘IDS)、2027年達到4艘(2艘劍龍級+2艘IDS)。

不過,潛艦後續預算尚未編列。國防部長邱國正今天在立法院對此表示,目前為止,潛艦的工作推動都按照節點在管制;黃曙光既然這樣講,也樂觀其成。

贊助定傳媒